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增加 多项政策红利落地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增加 多项政策红利落地

啊乐 2025-01-03 生活服务 65 次浏览 0个评论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 ,专业,及时,全面 ,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增加 多项政策红利落地

  本报记者 吴晓璐

  2025年1月2日 ,第二次证券、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 ”)操作启动,操作金额550亿元,超过了首次操作规模 ,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行业机构了解到,多项政策红利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包括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费率下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 。

  此外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称,保险等机构已基本做好参与准备。后续监管部门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实施情况,结合市场运行情况调整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 ,持续推动相关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首批500亿元全部落地

  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互换便利操作;证监会同日公布17家证券公司 、3家基金公司纳入首批试点范围;10月21日 ,互换便利首次操作500亿元,中标机构积极参与 。

  目前,首批操作已经全部落地 ,并已完成投放 ,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

  相关证券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安排,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建仓。具体投向以指数成份股和ETF为主,部分公司投资超过九成。

  记者了解到 ,为支持互换便利工具发挥市场化效果,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和投放节奏,部分公司通过集中、大额投资低波红利股票 ,践行长线持有策略,为市场引入稳定资金;部分公司发挥择时和组合投资专业能力,动态增加篮子股和指数ETF持仓 ,在市场出现向下波动时增加投入,积极发挥稳市功效 。

  行业机构表示,互换便利从9月24日首次提出到10月21日首次落地不足1个月 ,非常高效。同时,在首批操作落地过程中,监管机构不断优化机制安排 ,提升操作效率 ,降低机构成本,为互换便利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提供了大力支持。

  扩大参与机构范围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 ,中国证监会宣布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 。

  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 ,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招标操作。40家机构都是行业头部机构或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接近行业的70% 。

  行业机构表示,扩大参与机构范围 ,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规风控有效 、有参与意向和投资能力的非银机构参与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行业机构通过差异化、市场化投放,促进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

  2025年1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结果。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 ,最高投标费率30bp ,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 。

  记者了解到,多项政策红利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

  一是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 ,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互换便利费率下降,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 ,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

  三是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 。为支持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更好服务保障市场机构参与互换便利业务,中国结算发布通知 ,自2025年1月2日起,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 、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按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此项优惠措施降低了参与机构成本 ,有利于现有参与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吸引更多新机构加入,扩大互换便利业务覆盖面和灵活性 ,为市场带来更多持续性“活水”。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增加 多项政策红利落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