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记者出身的牛人?
1 、王克勤,男 ,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1964年11月生 ,甘肃省永登县人。曾任《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 。是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2、胡玮炜是《十年二十人》访谈项目里,年纪最小的 ,是一个80后。十年前,她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好记者,现在 ,她是当今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创业者。创业三年,胡玮炜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追赶 ,但是她却是一个被改变较少的人 。
3 、内地娱记有卓伟、何东、大星等娱乐记者。卓伟是2019年后吃瓜网友嘲讽八卦记者的经典语录,也从侧面肯定了作为娱记之王的娱记大咖。何东是中国著名娱乐记者兼非常道主持人 。大星是北京沃石大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沃石唱片创始人,娱乐记者出身。
4 、倘若说记者的光荣是还原真实 ,那么战地记者的光荣,就是还原战争。战地记者出身的胡锡进,他确实是够爷们儿 。这也难怪胡锡进总是能够有振聋发聩的言论,他经历过战争 ,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5、资深媒体人杨海鹏离世了,杨海鹏出生在上海,曾经做过多种职位 ,其中被人熟知的是知名媒体人这个身份。他做过多年的的记者,在工作期间表现异常优异,写过不计其数的犀利报道 。之后与人一起创办《外滩画报》 ,成绩不凡。还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的魅力候选人,可见他作为媒体人广受认可。
20世纪30年代著名记者都有谁??
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艺术步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这期间 ,一大批摄影名家脱颖而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人称“南郎北张”的郎静山和张印泉。郎静山 郎静山(1892~1995)生于江苏淮阴。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 ,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世纪30年代有一些报告文学作品,在文艺性与新闻性之间更偏重于后者,例如记载国内外社会生活见闻的作品 。早些的如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 、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等。稍晚些有邹韬奋的三本《萍踪寄语》,记述自己在西欧、苏联流亡中的见闻。
穆青 ,杰出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被誉为“激情记者 ”、“激情社长” ,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上多有建树,作品影响深远,富有时代感 。 郭超人 ,从新华社驻西藏的年轻记者,成长为新华社社长,著名报道《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成为他登上新闻工作之巅的起点。著有《喉舌论》等,在新闻实践和理论上都有卓越贡献。
”德国人柯德士1936年就是经过中东铁路来到中国的,其《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一书有详细记载 。哈尔滨是松花江和中东铁路共同孕育的城市。“中东铁路与松花江都代表着哈尔滨 ,它们是哈尔滨的同母的两个姓名。他俩互为表里,既代表着哈尔滨的外貌,也是哈尔滨的内涵 。
詹姆斯·贝特兰,新西兰人 ,著名的新闻记者。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倾向社会主义。20世纪30年代,因获得英国西塞尔·罗得斯奖学金到燕京大学进修中国政治 ,与埃德加·斯诺夫妇交好 。
二三十年代记者收入情况如何?
现在重庆四家都市报中,好的记者每月平均能拿七千块钱,多的能拿八千块钱 ,而比较差的记者,如见报率很低的记者,新闻线索很少的记者 ,月收入可能从几百块钱到千把块钱不等,至于那些没有完成基本工作量的记者,甚至拿不到什么钱。
二三十年代 ,上海工人每月工资20元左右,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收入不会超过50元,这也算是小康的水平了 ,医生,记者,作家 ,律师,他们的月收入可以达到100~200元,生活也是特别的好。那个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最好时期 ,鲁迅等人一个月可以拿到上千元的收入。当时的银元购买力还是很充足的 。
前者记者分级,收入在3K-12K不等;后者看广告绩效,收入相当 ,但年终奖有超越前者的趋势。 前景。楼主,这个问题让新闻界的很多儒雅大牛也争得剑光频闪,我就不再多增血案了 。总的来说 ,已达成的共识有:从几千年的趋势来看,对信息的需求只会愈加迫切。这个时代,无论哪个行业,有信息就有生存渠道。
我国新闻摄影的早期 ,便有摄影记者的身影 。随着摄影记者队伍的逐渐壮大,到三十年代已形成规模。摄影记者分为业余 、专业和特邀三种类型,职业摄影记者相对较晚出现 ,人数较少,但因其专业性,作品丰富 ,部分成为新闻摄影界的知名人物。
外出一顿饭不到五块钱,记者他们可能收入也就100左右首先这是小说,不用太较真 。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来估算的话 ,他有个10亿的老底那肯定不成问题。陆振华当年在东北是司令,在老家肯定有点产业。年轻时那么多姨太太,儿女肯定也不会太少 ,估计都安排在老家打理产业 。
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生活的社会背景预示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是哈尔滨城市百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记者这个职业什么年代开始有的
1、我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专职的采访记者,起初叫“访员 ”、“访事” 、“报事人”,19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记者 ”这种称谓。
2、年 ,《申报》创刊后开始设立访员,专门采访本地新闻。之后,《申报》在北京、南京、杭州 、武昌、宁波、扬州等26个城市聘有“报事人”或“访员” 。1899年《清议报》第7期上出现“记者 ”一词。
3 、记者这一职业的源头 ,可追溯至汉朝。西汉时期,各地设立邸,负责编写邸报 ,向朝廷报告各地情况 。邸报的编撰者,算是最早的记者。然而,与现今新闻报道不同的是 ,邸报仅限于官场传播,形式上更像是“内参”,因此有人认为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邸报形式在西汉后虽未消失 ,反而愈发完善 。
4、记者这个职业是在近代才明确的形成的,因为在工业革命时期照相机和摄像机被发明出来,所以出现了很多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重大事件的人们,这群人就被叫做记者。我们国家为了更好的管理记者 ,所以成立了中国记者协会。
5、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类信息 。有些人投其所好,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 、物价、船舶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书成单篇新闻 ,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人们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分别称呼他们为报告记者、新闻记者 、报纸记者。这些专以采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 ,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各种年代记者(以前的记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