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
会议指出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会议明确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 ”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等,指向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地方债务风险有待缓释、外部不确定性仍大等突出问题 ,释放2025年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积极信号 。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定在5%左右
会议指出,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8% ,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在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作用下,9、10、11月份经济整体在向上修复,楼市交易更趋活跃 ,股市信心稳步恢复,年内2万亿元化债资金加快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另外 ,外贸不确定性提升的背景下,部分出口进一步提前——部分机构预判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推动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不过,当前需求依然偏弱 ,房地产市场仍在深度调整进程中,居民消费顾虑仍多,重点群体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等 ,当前经济运行的基础有待巩固,需要进一步扩内需 、促改革,来应对外部冲击、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
会议指出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意义十分重大。建议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这是预期引导,也是信心表达,非常重要 。因为我国已经确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也就是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需要从2020年到2035年的15年里年均增速达到4.72%。如果明年能够明确5%左右的增长,这样有利于“十四五”经济增速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也能够为以后留下更多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 ,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5.0%左右 。首先,因为我国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翻番的目标,隐含要求是年均增长率不低于4.6%。其二 ,目前需要提振信心与预期。其三,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政策指挥棒,方便调动资源保增长 。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内部总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经济疲软 、美国政策调整等压力,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化压力为动力。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这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会议对明年政策的基调偏积极 ,可预期会有更大的政策和改革力度,且政策的前瞻性和预期管理将明显增强,以内部需求扩大和经济企稳回升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会议指出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 、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超常规”“全方位 ”的罕见表述,预示着2025年宏观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今年9月底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全面降低购房成本、提高地方债务限额加大化债力度等,这些政策已经基本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地方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房屋、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等政策还在路上 。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会明显上调,赤字率可能定在4%或以上,是非常重要的正面信号。这意味着打破过去多年思维定式 ,放弃了3%左右的财政赤字约束,采取更强有力的逆周期政策。中国有比较强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支撑起4%甚至更高的显性赤字率 。预计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还会扩大,涵盖的商品种类会进一步增加。另外 ,如果财政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有助于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水平 ,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是历史上首次提出,可以看出稳增长的决心 ,政策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2025年赤字率在4%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政加码的方向在传统投资和民生之外,仍将进一步加码消费和房地产领域。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基调 ,是十四年以来首度重提。预计2025年央行将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2.5个百分点 。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到了更靠前 、更重要的位置。“三驾马车 ”中,消费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今年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 ,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 。预计明年提振消费的政策,将从刺激消费意愿和增加消费能力两端协同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仍然有扩大范围和提升额度的空间 ,养老、生育等补贴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政府投资将更加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发力,减少低效、重复建设 ,把钱用到刀刃上。
稳楼市股市稳外资外贸
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 、稳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025年我国仍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壮大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含量 、创造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章俊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实施重点领域强链补链行动,促进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 、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才能更好地扩内需 、稳预期。王一鸣表示,2025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转型,要从过去投资、出口驱动模式转向政府促进消费、以消费引导投资的模式 。扩大国内需求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来促进消费的扩大。当前商品消费相对饱和,政策重点应转向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领域面临一些制度性约束,建议放宽中高端医疗 、休闲度假、养老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消费的主体是年轻群体 ,所以政策也需要鼓励、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 、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这些问题 ,释放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是2025年的重点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表示,明年落实好地方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的政策 ,值得期待。将开发商手中闲置土地回收,能减少市场供应,还能立竿见影地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 ,有助于稳预期;政府回收闲置土地,置换成位置更好的地块,这样开发商明年后年有房可卖,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地方增加土地收储 ,有助于地方调整土地规划、提升土地价值,原先以刚需为主 、大量商业办公的规划,需要跟随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当前市场以改善需求为主 。
稳股市也是明年一项重要工作。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稳住股市既有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财富效应增强扩大内需潜能;又能为科创企业提供更适配的融资支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预计央行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 。此外,稳定楼市股市也是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面对不确定性提升的外部环境 ,我国仍将继续稳外资稳外贸、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王一鸣表示,2025年外部环境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特朗普会不会发起新的贸易战 。我国有上一轮应对贸易战的经验 ,这一次会更加从容,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政策储备,研判贸易战动向,及时有效应对。同时 ,应对贸易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扩大开放,加强与欧洲、日韩等经贸合作;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打造更加透明 、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本报记者缴翼飞对本文亦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5年经济工作: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