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1 、工程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与地质学的演进和人类工程实践的深化密切相关。在17世纪以前,尽管世界各地建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壮丽建筑 ,但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考虑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直观经验,缺乏科学依据 。
2、年,奥地利的K·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Ф·П·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在世界工程建设发展中 ,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了土力学、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
3、工程岩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苏联诞生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年前 ,主要研究对象为土,特别是道路工程。此阶段的研究沿袭了土壤学理论,认为土的粒度成分决定其工程性质。1946年至1978年 ,研究重点转向土与水的相互作用,认为化学矿物成分对土的工程性质至关重要 。
关于我国几大区域划分的著名著作?
我国几大区域划分的著名著作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钱钟书的《中国历史地理论纲》 、戴逸的《中国地理·中国行政区划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田间的《中国地域问题》等。这些著作都有其特点和显赫的地位 ,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理分布 、区域划分、习俗文化、历史演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尚书·禹贡》,该书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地理现象,成为中国古代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 ,其中的许多地理概念和词汇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的区域划分基于地理和经济特征。胡兆量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区域发展导论》中详细分析了这一主题 。他指出,南北差异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差异,秦岭淮河是划分南北的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地貌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形成了三大阶梯 。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尚书·禹贡》。《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写成的著作 ,因而就以《禹贡》命名。它是介绍湖北地理的最早的地理书。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 。
了解中国国情,这6本书就够了
《人情 、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本书对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与权力三者做了分析。中国社会运作的核心是“关系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清楚:关系可以取代制度,透过这个切口 ,我们能对所处的社会多一份了解。
《国家品牌战略》这本书以国家品牌战略为核心,阐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证,通过品牌与国家的联结 ,探讨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全球化战略路径,适合对经济发展有深度理解的读者 。
《置身事内》这是一本深入浅出讲解中国宏观现象的现象级好书,面对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宏观问题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做,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的多。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50年代关于发展建设的书,50年代关于发展建设的书籍有哪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