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啊乐 2025-02-02 新闻动态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智通财经APP获悉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全球总出货有望达0.15万吨 ,2030年全球行业需求有望增长至8万吨 ,实现5年50倍增长,预计硅碳负极厂商 、上游多孔碳及配套硅碳负极使用的辅材如单壁碳纳米管、PAA等受益。看好各环节龙头,推荐天奈科技(688116.SH)、元力股份(300174.SZ) 、璞泰来(603659.SH) 、贝特瑞(835185)、信德新材(301349.SZ) ,关注中科电气(300035.SZ)、圣泉集团(605589.SH) 、日播时尚(603196.SH)、德福科技(301511.SZ)等 。

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硅基负极高能量密度优势显著,CVD路线硅碳负极技术突破,打开市场空间。硅基负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此前硅基负极以球磨法硅碳负极与硅氧负极为主,球磨法硅碳负极仍有膨胀问题,循环性能较差 ,硅氧负极首效较低,预锂化会大幅增加成本,整体性价比不高 。CVD法硅碳负极通过多孔碳骨架来储硅 ,并通过多孔碳内部的空隙来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膨胀率低,循环优异 ,并且碳骨架本身密度小质量轻 ,使得材料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潜力大,打开市场空间 。

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消费市场确定性起量 ,25年动力放量,预计25年全球销量达0.15万吨,2030年全球需求达8万吨。此前消费领域以硅氧负极为主 ,主要应用于海外电动工具市场;24年起CVD硅碳负极在高端手机机型上大规模应用,25年渗透率预计提升至25%+,目前硅基负极掺杂比例为6%左右 ,未来有望提升至10%+;动力领域硅碳负极初期应用于圆柱电池,特斯拉21700电池采用球磨型硅碳负极方案,添加比例较低 ,但球磨法难以满足动力电池性能要求,4680电池及海外三元方向电池后续有望采用CVD法方案,25年国内电池厂率先应用 ,CVD法硅碳负极市场需求规模快速提升。考虑消费及动力市场放量 ,预计2025年CVD硅碳负极需求达0.15万吨,2030年随着CVD硅碳负极渗透率提升及成本端下降打开市场空间,渗透率提升至30%+ ,对应总需求可达8万吨左右 。

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主流厂商加速CVD路线布局,远期成本有望降至20万元/吨以内,带动产业需求放量。当前硅基负极产能以硅氧及球磨法硅碳为主 ,CVD法产能规划中,海外Group14已量产,天目先导、兰溪致德等初创公司具备百吨级产能 ,贝特瑞 、璞泰来等传统负极公司陆续跟进;当前硅碳负极售价40万元/吨+,主要系多孔碳占成本比例较高,且生产设备仍为20公斤级 ,远期看,随着100kg设备大规模应用,且多孔碳实现原材料降本 ,硅碳负极售价有望降至20万元/吨以内 ,按10%添加比例计算,对应单吨负极成本提升不足2万,电池成本提升0.015元/wh以内 ,整体成本可控,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硅碳负极放量,多孔碳、单壁碳管及PAA等原材料受益 。硅碳负极核心原材料为多孔碳 ,多孔碳的造孔技术及产品设计直接决定硅碳负极性能,行业壁垒较高,此外单壁碳管及PAA需要配硅碳负极使用 ,贡献需求增量。预计2030年硅碳负极需求达8万吨,对应市场空间130亿元,多孔碳对应4万吨需求 ,按照价格降至13万元/吨左右计算,对应50亿元市场空间,硅烷预计对应4万吨需求 ,对应16亿元市场空间。单壁碳管粉体添加比例预计达0.2%左右 ,2030年对应1300吨+需求,对应33万吨浆料 。

(:贺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东吴证券:25年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预计硅碳负极厂商等将受益》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