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首店的种类伴随着商圈升级,正逐渐细分化 。2024年前三季度 ,已有717家首店落地,门店层级不断提升,旗舰店形式俨然成为新趋势。然而,有人进场便有人出局 ,新消费环境下,商圈日益更迭,不符合商圈定位和时代步伐的首店便会黯然离场 ,崭露头角的首店则逐渐“卷”出花样。
首店门槛提高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新开设717家品牌首店 、旗舰店、创新概念店,717家首店中 ,105家为国际品牌,较2023年同期增长40%,品牌质量和门店层级也在2024年有了显著提升。以国贸商城为例 ,今年落地的40家首店中,旗舰店、概念店占比约为30% 。
今年11月,中国首家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家居空间落地国贸商城 ,面积共200平方米,延续了路易威登之家的设计语言,店内不同空间还原了现代生活场景;今年7月13日,Titleist在国贸商城迎来了全国首家旗舰级别的品牌体验店 ,店内除了可以购买到高尔夫球精品服饰,还能在球会之外体验到巡回赛级别的专业量身定制服务。
王府中環140余家在营品牌中,全国或北京首店达30余家。2024年开幕的新店中 ,IWC万国表以及Jaeger-LeCoultre积家等约7家品牌都是在门店原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其中Jaeger-LeCoultre积家旗舰店开设了亚洲首家装饰艺术咖啡馆;DELVAUX德尔沃门店则为中国内地首家旗舰店;Aesop伊索王府中環19号府北京首店是全国唯一的四合院形式门店 。
近两年,运动品牌也纷纷选择以大店的形式覆盖原有的门店 ,并通过扩大业务线进一步拉拢消费者。今年1月,Lululemon亚太区首家男装独立门店在颐堤港开业,该店是品牌在颐堤港原有门店基础上扩张面积 ,并拆分成男女两家门店;2024年6月,FILA全球首家FILA ICONA落地北京三里屯,门店以三层独栋建筑呈现 ,并带来了不少首发产品;今年3月,JORDAN中国首家JORDAN WORLD OF FLIGHT旗舰店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正式启幕,为4层独栋建筑,面积超1000平方米。
“网红 ”店热度退潮
有人进场 ,便有人出局 。北京首店洗牌的过程,也是各大商圈的更迭。近年来,与商圈定位不符的首店们正在逐渐被替换 ,曾经大排长队的“网红”首店的热度也在减退。
2023年6月,位于王府中環临街主力店位置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北京首店关闭,与此同时 ,王府中環商场也正在进行着新一轮调改,加码高端零售领域 。维密原位置如今已被积家全球旗舰店和梵克雅宝精品店取代。2024年,王府中環相继迎来了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宝精品店、IWC万国表精品店 、制表大师积家全球旗舰店等品牌 ,商场的高奢珠宝腕表品类占比提升。
商圈调整下的首店更迭现象也在三里屯太古里上演,截至2024年11月底三里屯太古里吸引首店近80家 。当下,三里屯商圈内小众品牌集体“撤军” ,运动品牌和高奢品牌成为更新的主力军。2022年至今,三里屯太古里陆续告别了潮牌买手店JUICE北京首店、DOVER STREET MARKET中国首店、余文乐个人品牌MADNESS中国内地首店等,曾经占据南区“C位”的快时尚品牌H M也在2024年让位给了Lululemon和FILA ICONA旗舰店。
不仅如此,一些曾经堪称“网红打卡地 ”的首店们 ,如今已没有了往昔的热闹。2020年开业的Shake Shack北京首店,开业之际一度需要找黄牛才能购买,但如今已无人排队;Brandy Melville(BM)北京首店开业之初 ,即便是工作日,试衣间也会排起长龙,但随着竞品的相继开业 ,当下该门店客流也回归正常 。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在首店更迭的过程中,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可能因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退出市场 ,新兴品牌则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崛起。同时,商圈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升级 ,包括引入更多高附加值的首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首店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并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商圈需定位匹配
首店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首店品牌与区域的价值耦合 。商圈符合品牌调性是不少品牌为首店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瑞士独立高级制表品牌亨利慕时表示,精品店的风格和周围环境必须是符合品牌调性的,“亨利慕时北京首店开设在了国贸商城 ,是由于国贸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平台”。俏江南也表示 ,品牌为首店选址时,首先会考虑商圈客群与品牌客群的契合度,会对周边竞争情况进行了解 ,避免过度竞争并形成差异化竞争 。此外,商圈的发展潜力也很重要。
而商场在选择首店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国贸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场关注的首店品牌不是一时的网红品牌,而是具有生命力和长久竞争力的品牌,“品牌需要与国贸商城的定位 、消费客群相符,这样才能保证国贸商城和品牌首店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使首店的价值最大化 ” 。选址方面,北京热门商业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拥有国贸商城、三里屯太古里等商场的朝阳区,仍是首店的“收割机”。不过 ,在北京城六区以外的首店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城六区以外新增首店共计176家,同比增长34% ,约占全市新增首店总数的25%,较2023年同期提升约7个百分点。
2024年三季度,北京城六区外迎来多家新开业的购物中心 ,如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万象汇、沙河万达广场和超极合生汇等,这些项目推动了北京整体商业布局的优化和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区首店落地的均衡度进一步提升。
单一首店无法满足需求
当步入首店经济新时代 ,单一的首店引入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品牌和商圈们正在通过“首店+首秀+首展+首演+首发”的复合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消费生态 。在积家全球旗舰店开业之初,品牌还带来了“精妙之艺 ”的中国首展 ,于王府中環西侧草堂揭幕;PAPER STONE北京国贸商城首店则结合首都特色,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碱碱单单糖葫芦串等。
今年前三季度新增首店中,零售和餐饮门店数量占比近九成。其中 ,新中式餐饮 、时尚服饰等各类新店铺层出不穷 。尤其在餐饮和时尚赛道,各大品牌都“卷”得热火朝天。俏江南品牌方坦言,当下北京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餐饮品牌需通过差异化布局、场景打造和推出子品牌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对于首店未来的发展模式,王鹏表示,未来首店除了多元化复合模式发展外 ,还会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服务质量 ,以及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等 。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加速洗牌 首店多元复合化成趋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