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变!2024年银行理财大事记

谋变!2024年银行理财大事记

啊乐 2024-12-26 新闻动态 78 次浏览 0个评论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谋变!2024年银行理财大事记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迎来资管新规后的“二次转型” ,面对低利率和资产荒的环境以及日趋严格的监管 ,在“真净值化 ”时代如何抵御波动并挖掘机遇是当前理财行业的重要议题 。

  比价效应驱动规模上升,2024年底理财规模或站上30万亿元

  根据普益标准 、华源证券等多方来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 ,存续银行理财规模已经达到30.2万亿元以上 。根据过往数据,由于季末回表等因素,2017年-2021年每年12月份理财规模都较11月出现环比回落的情况 ,不考虑2022年的极端情况,根据中金固收团队统计,五年平均回落幅度为2.5%左右的水平。2023年12月回落幅度稍低 ,但也在2%左右。预计2024年底理财规模或站上30万亿元 。

  比价效应仍是驱动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回看2024年内银行理财规模几轮扩容原因,一是债市利率单边下行 ,带动理财收益率上升;二是存款利率几轮下调以及“手工补息 ”被叫停,也使得作为存款替代的银行理财规模上升。

  银行理财迎来“去平滑化”整改,超低波时代或终结

  2024年银行理财迎来强监管。

  年初终止嵌套保险通道投资高息一般性存款 ,4月初全面禁止“手工补息” ,6月初信托委外平滑整改,12月要求理财公司不得违规通过收盘价 、平滑估值及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去熨平产品净值波动 。理财投资的“去平滑 ”整改正在逐步推进。

  银行理财公司借道信托保险通道、收盘价估值、自建估值模型背后,是理财对平滑净值波动的诉求。理财公司能用的估值平滑工具正在逐步被限制 ,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和业绩情况都会有所变化 。

  华西证券分析指出,当平滑工具被回收后,估值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优先级或上升 ,这也意味着当前理财收益达成业绩基准下限的难度将显著提升。产品的业绩基准下限可能需要下调,进而缓解整个资管行业的业绩压力。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年内两轮扩容,产品数量增至30只

  2024年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分别在7月和12月经历两轮扩容 。

  7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五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本次农银理财 、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各新增1只产品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只数达到26只。12月16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六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本次工银理财新增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中银理财新增1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只数进一步增至30只。

  目前市场上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超60亿元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自12月15日起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 。

  多家理财公司收罚单,理财强信披时代将至

  2024年,汇华理财、渝农商理财 、平安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 、建信理财、招银理财7家银行理财公司收到罚单 ,罚单总金额超3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次性对五家银行理财公司开出罚单。5家被罚银行理财公司的违法违规事由主要集中在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和信息披露不规范两方面 。

  渝农商理财受罚事由为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及理财产品宣传推介材料审查不到位。

  汇华理财在4月被罚50万元 ,是今年唯一低于100万元的银行理财公司罚单。违法违规事实为报送不实任职资格申请材料 。

  年内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变动频繁,新人选多为母行体系内输送

  2024年也是理财公司高管频繁变动的一年,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 ,包括上银理财、信银理财 、农业理财在内共有8家理财公司的高层管理岗位发生人事变更(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除上表所示,11月29日,平银理财发布公告称 ,该公司董事会收到胡跃飞的辞职报告 ,其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年中中银理财董事长刘东海也到龄卸任 。

  整体来看,高层人事变更的理财公司涉及各类型理财子公司,且新任人选多为母行体系内输送。

  银行理财公司牌照“零”发放 ,无牌银行存量理财清理开启

  2024年无一家银行理财公司成立。

  2023年12月29日,浙商银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但至2024年底浙银理财仍在筹建中,期间浙商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浙银理财(筹)社会招聘启事,招聘包括固收投资部、权益投资部、投资研究部 、法律合规部 、业务评审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岗位专业人才 。

  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成立脚步正在放缓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存量理财业务正在持续压降。

  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日前开会强调,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 ,要求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和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部分省份银行通过正式文件或通过口头收到通知。

  “去存款化”仍在路上,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季度以来“手工补息 ”被叫停 ,银行理财市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表现转弱 ,资金逐渐流向固收类产品 。据华西证券数据统计,11月以来,现管类产品规模不增反降 ,累计下降2007亿元,而最小持有期型和日开(非现管)产品规模则大幅增长,分别增长5505亿元、2013亿元 。

  根据民银研究统计 ,从资产配置来看,截至三季度末,现金类产品穿透后配置存款类资产比例近70% ,较上年末提升约6个百分点,为超配存款的主要理财品类,同时对年内存款利率调控政策的风险敞口最大。

  与此同时 ,走出资产配置“存款化”的银行理财正在加力完善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包括美元理财、目标盈理财和红利理财等类型“固收+”主题理财产品。

  年内屡掀理财产品降费战,零费率常态化

  2024年理财公司掀起多轮降费战 ,理财产品降费也越来越日常化 。

  整体来看 ,参与调降的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 、销售手续费和托管费三种主要费率类型。其中以固定管理费用和销售手续费为主。在10月底的大规模降费之后,参与降费的产品销售手续费率大部分也处于0.10%至0.20%的区间;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固定管理费都降至了0.15%以下 。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来的每一轮降费潮都有零费率产品 ,具体产品的类型更是从最初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扩展到固收类产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谋变!2024年银行理财大事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