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高盛发现,G10央行倾向于通过暂停降息来缓慢谨慎地结束宽松周期,历史上近一半的“软着陆 ”降息周期持续超过一年。该机构认为 ,美联储12月的表态符合历史上降息周期后期放缓的模式 。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多轮加息之后 ,2024年迎来了降息周期。
然而,随着货币政策逐步宽松 ,市场焦点正转向一个关键问题:这些降息周期何时以及如何结束?
22日,高盛分析师Jan Hatzius团队发布研报,通过分析G10经济体历史上“软着陆”货币宽松周期的结束方式 ,总结了三大规律:
央行倾向于缓慢谨慎地结束宽松周期(通常会暂停降息);失业率上升或政策利率高于中性利率会促使央行继续降息;以及央行倾向于将政策利率降至中性利率以下。
研报认为,这些历史模式支持当前对G10国家利率的鸽派预期,例如美联储和加拿大等国家可能继续降息 。高盛还预测 ,美联储将在2025年进一步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
降息节奏:先快后慢,谨慎调整
高盛的分析表明 ,在历史上,当G10国家进入“软着陆”阶段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了“前置宽松 ”的政策操作。
在降息周期的前六个月内 ,央行往往以较快的节奏推进降息行动,完成总降息幅度的约50% 。而到了后期,降息速度显著放缓。数据显示,在降息周期的前后三个月内 ,平均降息幅度从1.1个百分点下降至0.7个百分点。
此外,降息暂停是历史上降息周期中的常见现象。超过70%的降息周期中曾出现至少一次暂停,近50%的周期出现了两次或更多暂停 。这说明 ,央行在降息周期后期趋向谨慎,逐步调整政策以接近目标利率。
这种模式也决定了降息周期的整体时间长度:近一半的“软着陆”降息周期持续超过一年,表明降息不会快速结束 ,而是以更细腻的方式完成政策调整。
关键因素:失业率和中性利率的影响
在决定降息周期何时结束的问题上,高盛发现了两个关键变量:失业率和政策利率相对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
首先,如果降息周期启动后失业率有所上升 ,央行继续降息的概率显著增加。高盛的回归分析表明,每当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就会上升40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央行对就业市场状况的高度敏感性 ,失业率的变化被视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优先考量 。
其次,政策利率的水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当前政策利率高于央行的中性利率估值,降息周期通常会延续。这一现象在经济复苏初期尤为明显,高盛估算 ,政策利率每高于中性利率1个百分点,降息可能性增加25个百分点 。
结束模式:低于中性利率结束宽松周期
历史数据显示,G10国家的降息周期通常在政策利率低于中性水平时结束。平均而言 ,降息周期的结束点比中性利率低1个百分点,且数据分布呈现下行偏差。这意味着,当经济接近“软着陆”时 ,央行倾向于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
此外,失业率的上升是降息周期结束时政策超调的主要驱动因素。高盛的分析指出,每当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央行将政策利率降至中性水平以下的概率会增加20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核心通胀率和GDP增长对降息延续的影响较为有限。
展望:美联储表态符合历史上降息周期后期放缓的模式
基于这些历史模式,高盛对未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持鸽派预期 。报告指出 ,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国的失业率已经显著攀升,这些国家的央行可能继续其降息行动,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市场压力。
以美联储为例,尽管其在2024年12月的会议上释放了较为“鹰派 ”的信号 ,表示未来降息的幅度和时机存在不确定性。然而,高盛认为,这种表态并不意味着降息周期的结束 ,而是符合历史上降息周期后期放缓的模式 。
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进一步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线材厂,本文标题:《历史上当经济软着陆时,降息是如何结束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